关于爱好的培养
给自己找一个长期的、持之以恒的、有持续产出(重点)的爱好,否则,就会陷入无休止的虚无。
这些爱好可以是写小说、绘画、雕塑、音乐、研究罗马帝国史,改装汽车、钓鱼、城市探险、射击、烹调都可以。
本质上,它们替代了工作给人带来的价值感的部分。要是不缺钱,就不用追求变现。
玩游戏,看动漫,手机充电头,也可以。但有个前提,产出。如果持续冲击竞速世界纪录,或者是某种游戏攻略作者、二创作者,又或者是某区知名通天代,专业打分。那就可以。动漫同理,写漫评,做手书或者坐点评博主,都可以。
光玩,光看,不行。
因为没有产出。
多次提到了产出,因为产出时非常重要的。产出不一定要变现,不一定要别人认可,甚至可能是对你意外的其他人没有任何意义。比如漫评写出来只有自己和几个朋友看,手书投到B站只有个位数的播放量。
但是这并没有关系。因为产出是一种价值锚定,是区别于“爱好”和“随便玩玩”的重要依据。
产出会不断强化你“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”的认知,它极大的帮助人保持积极的心理和乐观的预期。如果你隐居在你的小公寓里坚持写小说,可能到最后都没多少人看,但你一定会在写小说这件事上不断获得满足感。而且,根据以往的经验,如果一个人真的长期坚持做件事,他很难完全不取得成功,一个小白坚持练画画十年,都能成为一个技术不错的插画师。
这样如果宅在家的每一天就是有意义的,就会感到生活很充实。
没有产出,就不行。
看小说,看动漫,只看。完全不创作。玩游戏只玩,没有什么白金成就之类的游戏目标,没有写游评、写攻略的想法,纯玩。很快就会腻。别不信,你脱产,纯玩。而且不给自己定目标,比如这赛季要上大师,这个月要无伤通关法环之类的。就漫无目的的玩,想到哪玩哪。
人类在没有任何一种娱乐经得起长时间纯输入而不让人感到厌倦。信息输入到一定程度,人就会对这些信息作出反馈,给出自己的输出,从信息的接受者变为一部分创作者,并从中获得成就感。
三百六十行,人人都是如此。
一个人不需要上班,甚至不需要爱好,但一定需要“实现自我价值”的机会。这是人的本能,一旦不愁吃喝,这个需求一定会横在所有人面前。
我们都是普通人,不要抬杠。高估自己的心理素质。好好想想为什么游戏有“成就系统”。长期实现不了个人价值的人,几乎无一例外陷入巨大的虚无。本质上这东西就是写在DNA里的出厂设定。